【医学小知识】远离“多事之秋”,秋季养生进补正当时

文章来源: 作者: 发布时间:2021年08月25日

秋季是由夏向冬的过渡季节,既有夏的暑热,到了晚上又有初冬的微寒。现代医疗气象学研究认为,秋天无论从气候角度,还是从气候对人体的生理影响,都是一个“多事之秋”。在这“多事之秋”里,要注意秋季养生。

俗话说“入秋三分虚”,经过一个夏天的透支,人体内营养大量流失,身体变得亏虚,容易得病,此时是进补的最佳时机。那么,秋季进补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?

秋季是疾病的高发季节,50%以上的病出在秋季,人会出现秋燥、秋泄、秋乏等现象。秋季进补有讲究,平补为主,食补优于药补,宜润不宜燥。

1、循序渐进。炎热的夏季,人们由于大量食用冷饮、冰冻食品,脾胃功能减弱,特别是体虚者,此时大量进补必然难以消化吸收。所以,秋季进补之前,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的阶段,调理好脾胃功能,再补食一些既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。

2、因人制宜。老年人和患有慢性胃炎、肠炎等疾病的人,由于脾胃功能减弱,立秋后千万不可贸然进补,更切忌进食大量含有阿胶、鹿角胶的补品,否则会因“虚不受补”而加重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等症状。应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当的食补。

3、饮食作息规律。在干燥的秋天,身体的水分特别容易蒸发。身体在缺乏水分的情况下,血管会较脆弱。对于胃溃疡、胃下垂、胃出血等患者来说,要特别注意饮食、作息的规律性,以免加重胃部负担,导致病情恶化。

4、饮食清淡均。多吃新鲜的绿色蔬菜,少食油腻煎炸食物,清淡食物如苦瓜、油麦菜、蒲公英等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。

5、适当食用祛湿清热的药膳。脾胃虚弱者适当喝点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药膳,如香薷饮,对身体大有裨益。

6、多吃一些健脾益胃的食物。茯苓、芡实、山药、豇豆、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。立秋后早晨喝碗粥,既可泻秋凉,又能防秋燥。

进入秋季,随着雨量的减少,空气变得干燥,这时不宜终日关门闭户,应常通风换气,排出室内污浊废气,以保证室内空气新鲜。养成开窗而居、露头睡觉的习惯,以利于减少呼吸道感染等疾病。此外,要保持睡眠充足,精力充沛,神志清醒。

秋高气爽,正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锻炼或外出远足的大好时光,应根据个人的体质、兴趣爱好,积极参加一些慢跑、散步、爬山等运动。运动时,衣服可酌情穿单薄些,以免大汗淋漓,一冷一热导致感冒。秋季坚持锻炼,不仅有利于增强耐寒能力,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。有条件的城镇居民,闲暇时可去农村田间果园,感受一份秋收的喜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