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医院资讯>医院新闻

医院新闻

关爱未成年人|秋季开学常见疾病预防,家长们要注意啦!

作者: 来源: 发布时间:2021年09月06日 点击数:
摘要:

秋季开学在即,学生陆续返校导致短时间内大量人群聚集,容易给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创造有利条件,学校发生聚集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。季节交替,是孩子最容易生病的时候,那么,有哪些孩子易发的秋季疾病需要家长们注意呢?

流行性感冒

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,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而喷出的飞沫,经空气传播,或是人与人之间接触,接触过被污染的物品而传播。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,高热、头痛、全身酸痛、乏力和伴有流涕、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。

预防流感,要保持室内通风,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,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或有流感患者接触史,应居家休息,尽早就医。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,避免脏手接触口、眼、鼻,作息规律,适当运动,增强体质和免疫力。

小儿肺炎

早晚清凉的秋季,小儿最容易患肺炎。小儿肺炎开始像感冒,持续发烧在39℃以上。发烧、咳嗽、气喘是小儿肺炎的三大症状。常见的是细菌性肺炎,起病快、病情重、并发症多、死亡率高;病毒性肺炎的特点是发病较慢,症状较轻,但病程较长;支原体肺炎的潜伏期长,起病缓慢,病程也长。应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。

因儿童肺炎起病快,儿童一旦发生发烧、咳嗽、气喘等症状,家长要及时带患儿就诊,积极配合医生做好病儿的护理工作。

儿童哮喘

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气候有密切的关系,容易反复发作。由于各种原因,儿童哮喘的症状有时表现得并不典型,一般是以咳嗽为主。患儿在咳嗽前,一般没有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和发烧等表现。家长应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给小儿增减衣服,夜间盖好被子,防止受凉感冒;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做适量体育锻炼,增强抗病能力;气候骤变时,尽早使用预防性药物。

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

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,俗称“红眼病”,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。主要通过接触传播,如共用毛巾、手帕、浴巾等,临床表现为结膜水肿、充血、点片状结膜充血,伴有眼球异物感、流泪、眼痛等症状。夏秋季为流行季节,其中8-9月为流行高峰。预防“红眼病”要养成勤洗手,不用公共毛巾洗脸、不用手搓揉眼睛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。一旦发现类似症状者,应及时就诊治疗,做好隔离消毒。

麻疹

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传染病。临床上可表现为发热、咳嗽、眼结膜炎、口腔麻疹粘膜斑和皮肤红色斑丘疹,症状重者可并发肺炎、心肌炎。

按时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重要、最有效的方法。如果接触了麻疹患者,尽快到医院或防疫站注射免疫血清球蛋白,这样不但可以预防发病,也可以减轻发病症状。

流行性腮腺炎

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人群普遍易感,主要发生在4-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。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该病的突出病征,可引起脑膜脑炎、睾丸炎等并发症。患者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约两周内具有高度传染性。因此隔离患者,直到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是本病防治的关键。

秋季腹泻

引起儿童秋季腹泻的病因,多是轮状病毒感染所致。主要通过粪-口传播,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,呈渗透性腹泻病,病程一般为6-7天,发热持续1-2天,呕吐2~3天,腹泻4~5天,严重出现脱水症状。加强饮食、饮水及个人卫生,做好患者粪便的消毒工作能有效预防腹泻。

胃肠炎

秋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,如果未注意清洗而生食瓜果蔬菜,就很容易将细菌吃进去,导致急性胃肠炎甚至细菌性痢疾,症状主要有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甚至发热、血压下降、神智不清、四肢厥冷等感染中毒性休克的表现,危及生命。

一定确保瓜果新鲜干净,慎食生冷油腻的食物。另外,切忌进食变质食物,避免将海鲜与水果同食,尤其是不新鲜的海鲜,一定切勿食用!

手足口病

手口足病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,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,以夏秋季节患病最多,任何年龄均可发病,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。病毒寄生在患者的咽部、唾液、疱疹和粪便中,不仅可通过唾液、喷嚏、咳嗽,说话时的飞沫传染,还可通过手、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间接传染。一旦流行,就会使很多孩子被传染,被传染上的孩子会在手、足皮肤或口腔粘膜上出现类似水痘样的小疱疹。

预防口足手病关键是注意卫生,饭前便后要洗手。不宜到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,居家要勤晒衣被。流行期间家长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(主要是手心、脚心)和口腔有没有异常,注意其体温变化。

以上是几种是秋季常见疾病,为防止其发生,主要做到及时增减衣物,注意饮食卫生,避开传染源,治疗原发病。一旦出现相应症状,应及时看医生,不可自行滥用药物,以免病情加重。

录入:admin 编辑:Admin
收藏 打印文章